bob竞技
麝香保心丸是一种传统中药,大范围的使用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近年来,慢慢的变多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了麝香保心丸对心血管健康的保护作用。
麝香保心丸主要由麝香、丹参、红花、枳壳、桂枝等多种中药材组成。这些成分各自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
早在2021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就探讨了麝香保心丸作为辅助治疗在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该研究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麝香保心丸组和安慰剂组。两组均接受常规的医疗干预,包括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主要终点是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定义为心血管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和非致命性中风。
结果显示,接受麝香保心丸的患者在两年的随访中,MACE的发生率为1.9%,而安慰剂组为2.6%。在18个月的随访中,麝香保心丸组的不良事件发生频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17.7% vs 21.4%)。研究数据表明,麝香保心丸在辅助预防心血管疾病,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方面,是有效的。
在新近发表的一项研究分析中,研究人员对于上述研究的受试者进行了进一步的追踪和亚组分析,研究之后发现,对于不同体重组的人群,麝香保心丸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显示出了不同的疗效。到底哪些人获益更多,今天就结合这篇文章的研究内容,和大家一起做一个探讨和分享。
该研究关于麝香保心丸在不同体重亚组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的相关研究。
冠心病作为一种炎症性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是全球公共卫生挑战,其发病机制复杂,受多种危险因素影响,在中国死亡率较高。冠心病二级预防虽有常规治疗方案,但仍有患者面临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残留风险,且体重对药物疗效有影响,而针对不一样体重患者药物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的研究存在不足。
麝香保心丸是传统中药,在心血管疾病防治方面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前期研究提示其疗效可能会受到体重的影响,故在此次研究中,研究者对相关参与者的临床追踪结果开展了此次亚组分析。
这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 IV 期临床研究进行亚组分析,纳入接受药物医治(OMT)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麝香保心丸组或安慰剂组,持续 24 个月,以 65kg 为界划分体重亚组。
主要疗效终点为包括心血管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MI)和非致命性卒中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复合终点;次要疗效终点包括全因死亡率、非致命性心梗、非致命性卒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心力衰竭住院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手术等的复合终点。
研究中,共有 2646 名患者纳入分析,其中体重<65kg 的患者 916 例,≥65kg 的患者 1730 例,两组中位年龄分别为 68 岁和 62 岁。
在疗效方面,体重<65kg 的患者中,麝香保心丸组主要疗效终点发生率降低了35%,而安慰剂组的疗效终点发生率则增加了2.6倍!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了32%。
而在体重≥65kg 的患者中,麝香保心丸组与安慰剂组在主要和次要疗效终点发生率及风险上无显著差异。
研究结果为,麝香保心丸联合常规药物医治(服用他汀和阿司匹林)在体重<65kg 的冠心病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疗效和可接受的安全性,可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且研究结果还发现,在该体重组女性患者中效果更明显,男性患者也有类似趋势但未达相同水平。
对于体重≥65kg 的患者,麝香保心丸疗效不确定,需进一步探索优化剂量策略,未来还需更多研究优化其在不同体重患者中的应用。
根据研究结果,对于麝香保心丸在不同体重亚组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中的应用建议如下:
可将麝香保心丸联合阿司匹林,他汀作为治疗方案。研究表明,在此体重范围内,麝香保心丸组相比安慰剂组明显降低了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的发生率,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应用过程中仍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心血管相关指标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虽然不良事件与安慰剂组相似,但个体差异可能存在。
由于目前研究显示该体重亚组中麝香保心丸与安慰剂组在主要和次要疗效终点发生率及风险上无显著差异,因此在使用麝香保心丸前需谨慎评估。在新的有效剂量未确定前,不建议常规使用。
如果体重大于65k冠心病患者服用麝香保心丸,当然也不是不行,只是可能获得的健康效益没那么高。这种情况下,应加强对患者的随访观察,重视病情变化,如果出现异常应及时作出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持续关注相关研究进展,以便及时作出调整用药策略。